編者按:年初,西藏定日6.8級地震的震顫,牽動著整個中華大地的心弦。數(shù)月時光匆匆,這片被災害重創(chuàng)的雪域高原,正上演著怎樣動人的篇章?記者一路驅(qū)車,深入定日、薩迦、拉孜、定結(jié)等受災一線,在重建工地上,感受來自祖國大江南北的建設者與當?shù)馗髯遛r(nóng)牧民群眾并肩作戰(zhàn),吆喝與機器的節(jié)奏共鳴,普通話與藏語的交流回響。他們用汗水澆灌希望,以雙手重建家園,每一次協(xié)作都鐫刻著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印記,每一段對話都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。讓我們一同走進這里,傾聽那些溫暖人心、凝聚力量的故事。
西藏定日6.8級地震災后重建見聞二
夏拉蘇村:帳篷茶館里的“五湖四?!?/p>
一方帳篷,幾杯酥油茶,盛滿重建路上的民族情。
“這酥油茶很香醇?!?/p>
“即使不買東西,也要坐一會兒,聊聊天?!?/p>
在拉孜縣錫欽鄉(xiāng)夏拉蘇村民房恢復重建項目部旁,有一間簡陋茶館。這里,不同口音的談笑聲交織,成了各族工人溫暖的港灣。
茶館主人巴桑,是村里有名的熱心人??粗┕と藛T為重建家園奔波,采購物資不便,她果斷在項目部生活區(qū)旁開起小賣鋪。與工人們熟絡后,她又搬來桌椅,搭起簡易帳篷茶館,只為給異鄉(xiāng)人一個歇腳放松之處。
茶館的“高峰時段”總是伴著夕陽到來。來自四川德陽的施工人員陳新,每天收工就帶著工友來茶館?!鞍⒓眩裉煳覀冞€喝酥油茶?!币痪溆H切的呼喚,驅(qū)散一天疲憊。
巴桑煮茶、送茶、招呼小賣鋪,忙得熱火朝天。為方便工人,她還在小本本上記著大家的需求,去縣城時一并采購。
中國電建的楊磊技術精湛,是工地骨干;村民頓珠熟悉鄉(xiāng)土,是村民主心骨。雖有年齡差,但工作中的相互學習與默契配合,讓兩人成了忘年交。東北小伙董玉亮負責項目安全和用工,他急切地對頓珠說:“吉雄自然村明天需要2個小工和一臺挖掘機,請村委會幫我協(xié)調(diào)一下?!薄胺判模撕蜋C械明天一早一定準時到。”頓珠立即電話安排,讓董玉亮安心。巴桑也趕忙為董玉亮倒上他最愛的酥油茶。
夜色漸濃,談笑聲漸弱。工人們離去后,巴桑細心收拾桌椅,為明日營業(yè)準備。帳篷外,高原星空明亮,守護著這片重建的土地。
村民的熱情溫暖著施工人員。他們也想著回饋,端午節(jié),項目部工作人員送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,表達對村民的感激與重建決心,真摯情感讓人心連心。
巴桑的妹妹次吉也時常過來幫忙,“我教大伙藏語,有的已經(jīng)會說‘甜茶’‘藏面’了。”次吉滿臉自豪。
“重建進度全靠村民支持。”董玉亮感慨。來西藏近兩載,跟公司輾轉(zhuǎn)多地的他,已有四個藏族徒弟,言語間滿是驕傲。
清晨中,帳篷茶館的炊煙又一次升起。田野上,正在春耕的玉增一家正忙碌著,“我家重建的房子有160平,完全夠住了?!蓖赃吤β档墓さ?,玉增滿懷期待,“等房子建好了,青稞也一定熟了?!?/p>
一間小茶館,見證著重建路上的理解與支持,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,訴說著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動人故事,正如酥油茶一樣,越煮越醇香。
版權(quán)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(wǎng)”或“中國西藏網(wǎng)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(quán)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(zhuǎn)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(wǎng)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