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喜馬拉雅北麓的雪域邊關,卓木拉日峰的晨光劃破云霄,照亮日喀則市邊境管理支隊帕里邊境派出所守衛(wèi)的65公里邊境線。海拔4500米的執(zhí)勤點板房窗戶上掛滿晨露,寒風吹拂著屋外民警堅毅的面龐,基層一線移民管理警察日復一日堅守在這里,他們肩扛著為國守邊的如山重任,在風霜雨雪中書寫著忠誠與大愛。
清晨,執(zhí)勤點民警龍熙剛完成對周邊6公里山口邊境一線和周邊道路的巡邏踏查任務返回執(zhí)勤點,狂風卷著雨夾雪淋濕了他厚重的防寒大衣,他抖掉身上的雨水進門坐在火爐邊烤火,懷里的手機突然開始震動起來——彈出十幾條未讀消息,讓他凍得通紅的眼眶瞬間發(fā)熱,那是他妻子發(fā)來的視頻。
視頻中,兩個穿著短袖的兒子笑著揮手,妻子溫潤的叮嚀聲緊隨其后:“你在高原注意身體,孩子和老人都有我在呢!”看著視頻,龍熙不禁眼泛淚花。“咚咚咚”崗亭窗口工人敲窗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,他輕輕拂去眼角的淚水,轉身投入到了工作中。
同龍熙一起在執(zhí)勤點執(zhí)勤的輔警扎西次仁是本地人,他的家距離派出所不到1公里,因為派出所一線點位多,兒子頓珠一兩個月見不到父親已是常態(tài)。學校老師讓同學們說一說他們心中的父親時,頓珠會驕傲地大聲說道:“我的老爸是邊境派出所的一名輔警,他跟警察叔叔阿姨一起在山口邊境一線守護著我們的平安,老爸是戍邊英雄,我也是一名小小戍邊員。長大了我也要當人民警察,保護老爸老媽,守疆衛(wèi)國!”
教導員胡浩作為“新晉奶爸”,只能通過手機屏幕,看著2600公里外女兒蹣跚學步。在崗位上,他帶領團隊全力守護帕里鎮(zhèn)的安寧,將對家人的牽掛化成工作的動力。
天色蒙蒙亮,派出所副所長白瑪仁青雙眼布滿血絲。踏出辦案區(qū),他剛做完一起案件的詢問筆錄。宿舍的床頭擺放著他剛當兵入伍時與父母的合影。他的父親年輕時是民間馬背巡邏隊隊員,作為在邊境一線生活的群眾,他的父親和叔伯一同自發(fā)組建了民間馬背巡邏隊,在日常放牧、采挖蟲草時對周邊進行巡邏,有時也擔任戍邊戰(zhàn)士的向導。
白瑪仁青耳濡目染父親的付出,在成年后毅然決然選擇參軍入伍,成為戍邊戰(zhàn)士,如今又成為移民管理警察。他參加工作十五年來一直牢記著當初父親對他的叮嚀:“你是邊民的兒子,更要牢記守邊衛(wèi)國的使命?!弊哉{至帕里邊境派出所工作以來,他以帕里“四個第一”精神為指引,在父輩的旗幟下,投入戍邊事業(yè),筑牢維護邊境穩(wěn)定的銅墻鐵壁,同時積極為群眾辦實事、解難事,獲得了群眾一致好評。
派出所榮譽室內,所長旦增桑布將國家移民管理局授予帕里邊境派出所“集體二等功”的獎狀輕輕擺放到展柜中,獎狀與“全國模范邊防派出所”的錦旗隔空輝映,無聲訴說著兩代人薪火相傳的榮光。
旦增桑布的父親巴珠是派出所現(xiàn)役時期首批武警、第二任所長,盡管父親在他童年成長中時常缺席,也對父親有過埋怨,但是他仍堅定踏上與父親同樣的路。在2024年他來到了父親曾經奮斗過的單位,擔任派出所第十二任所長。盡管他的父親已看不到他如今身著警服,堅毅站在雪山腳下的模樣,但當他頂著風雪,踏上父親曾走過的巡邏路線,吞下落在嘴邊的雪粒時,咸澀的味道里是兩代戍邊人相同的擔當。
當暮色染紅了卓木拉日峰的雪山頂,民警龍熙給在貴州照顧一家老小的妻子打去視頻通話;教導員胡浩對著屏幕那端的女兒落下輕吻,目光里盡是數(shù)不盡的溫柔;輔警扎西次仁將兒子的獎狀設為手機屏保;副所長白瑪仁青撥通父親的電話詢問父親身體狀況;所長旦增桑布小心擦拭著父親與戰(zhàn)友在卓木拉日雪山腳下的合影。
在這條65公里的邊境線上,他們是父親、是兒子、是丈夫,更是國門衛(wèi)士。他們無法時時陪伴家人,卻從未缺席對國土的守護。高原的寒風掠過邊境線,山間的每一塊巖石都鐫刻著他們的堅守,而卓木拉日峰下永不熄滅的警燈,正是他們無聲的誓言,身后是萬家燈火,腳下是祖國山河。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