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續(xù)攻關,為航天器護冷暖(點贊新時代)
7月24日,海南文昌,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搭載“問天”順利升空。千里之外,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06所,張昊與一群年輕人歡欣鼓舞。他們研制的高性能納米氣凝膠隔熱材料,再一次完美護航。
氣凝膠,被科學界譽為“改變世界的神奇材料”。“它的密度可以做到比空氣還小,導熱系數(shù)比靜態(tài)空氣還低,是世界上最輕的固體?!睂嶒炇依?,306所熱防護材料專業(yè)創(chuàng)始人之一、副所長張昊很自豪,“我們研制的高性能納米氣凝膠隔熱氈產(chǎn)品,一直被用于火箭發(fā)動機燃氣管路隔熱層,輕薄、穩(wěn)定、可靠?!?/p>
“極寒”與“極熱”是人類探索太空必然面臨的考驗。從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(fā)動機工作時上千攝氏度的極熱,到“祝融號”火星車在火星表面零下100多攝氏度的極寒,306所研制的氣凝膠材料從未缺席。而就在十幾年前,我國在這一領域還是白紙一張。
2007年,27歲的張昊從中科院博士畢業(yè)。他婉拒了多家知名企業(yè)的邀請,來到306所。“我從沒后悔過當初的選擇,在這里,有我熱愛的事業(yè),有我為之奮斗的目標?!睆堦徽f。
那時的“氣凝膠”一詞,對于張昊而言,還只是文獻中的文字。既沒有樣品,更沒有技術細節(jié),全靠自己摸索。因為太專注于實驗,張昊的眼角膜甚至被灼傷,一度住院。
上千種配方,上千次的失敗,上千次的重新開始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張昊終于做出了性能優(yōu)異的氣凝膠樣品。
難題接踵而至。要實現(xiàn)氣凝膠大規(guī)模生產(chǎn)和工程化應用,離不開大型的二氧化碳超臨界干燥設備?!爱敃r國內沒有,而國外設備動輒上千萬,我們僅有一臺20L容積的實驗室級設備?!睆堦缓屯聜儧Q定自己干?!澳菚r候,我們一天到晚都在實驗室,午飯晚飯都是直接送到實驗室門口?!?60L、1500L……經(jīng)過不斷的試驗積累和艱苦攻關,張昊和同事們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,搭建起了當時國內最大的超臨界干燥設備,氣凝膠的批量工程化生產(chǎn)成為現(xiàn)實。
選擇了航天事業(yè),就選擇了義無反顧。“現(xiàn)在我們的團隊成員平均年齡不到30歲,別看年齡都不大,但每個人都是好樣的。”歷經(jīng)10余年的不懈奮斗,在張昊的帶領下,306所科研人員研制開發(fā)出了使用溫域覆蓋1500攝氏度至零下200攝氏度的系列化氣凝膠材料產(chǎn)品,申報相關專利200余項,獲授權專利50余項,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、中國專利金獎等榮譽。
星空浩瀚,航天事業(yè)離不開幾代人的接續(xù)努力,更離不開各個工種環(huán)節(jié)的配合支撐。
張昊與同事們日常工作是默默無聞的,但作為航天人的豪情已刻入他們的骨子里?!拔覀冄邪l(fā)的氣凝膠產(chǎn)品,目前已經(jīng)應用到多個領域?!睆堦徽f,干這一行沒有捷徑可言,“只有耐得住寂寞,撲得下身子,才能在關鍵時刻頂上去?!?/p>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2年07月28日 04 版)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(wǎng)”或“中國西藏網(wǎng)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(wǎng)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